|
|
|
新华网评:这样的“大学”为什么能存在? |
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29日 |
|
|
自称国家部委批准成立的高端教育学府,在全国设立70家分支机构……这样一家看似“高大上”的“大学”,竟然是一家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的“野鸡大学”。近日,非法社会组织“中国国学院大学”被取缔,引发广泛关注。
不少人看到新闻诧异不已:这样的“大学”为什么能招摇撞骗这么久?
精心的“包装”是骗子的“伪装”。善于“包装”、精于“作秀”,是“中国国学院大学”的一个特点。从这所“大学”的来龙去脉、活动轨迹来看,无论是具有迷惑性的冠名,还是拉大旗作虎皮的运行方式等,五花八门的“包装”“作秀”都增加了人们甄别的难度。不得不说,骗子实在太会装了!
但是再光鲜亮丽的外表都掩盖不住骗子的本质,再高明的骗术也会露出马脚。只要仔细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审查,其实不难发现这所“大学”的各种猫腻。骗局能屡屡得逞,暴露了监管漏洞。可见,防范“野鸡大学”,既要治骗子,也要强监管。
另外,人们常说,成全骗子的往往是人的贪欲。骗子能一再行骗成功,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但有一点不容忽视,那就是抓住了部分人的贪欲心。在“野鸡大学”精心组织的骗局中,有不少人被蒙蔽,上当受骗,遭受了重大损失。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人是抱着侥幸心理,相信“花钱可以买文凭买学历”的潜规则,结果入了虚假宣传的圈套被坑骗;还有一些人是“明知故犯”,明知证书是假,但因为报考、升职、考核、入户等利益驱使,甘愿“花钱买假”,这些都为“野鸡大学”的生存提供了土壤。可见,要避免落入圈套,除了提高人们的反诈骗意识,也要克服人们内心深处的“贪欲”。
“中国国学院大学”被取缔了,据悉,还有不少“野鸡大学”在曝光多次后,换个名称继续存在。相关部门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,及时铲除“毒瘤”,防止其发展蔓延;考生家长们也要擦亮眼睛,仔细甄别,别上了“野鸡大学”的当。
(编辑:基金会网络部)
|
|
|
|